常见的投标文件造假行为有哪些

招投标知识 2022-11-16   |  人围观

标签: 投标文件 

常见的投标文件造假行为有以下情形:①以他人名义投标;②业绩不实;③财务报表造假;④信用造假。投标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其他方式弄虚作假的行为:(1)使用伪造、变造的许可证件;(2)提供虚假的财务状况或者业绩;(3)提供虚假的项目负责人或者主要技术人员简历、劳动关系证明;(4)提供虚假的信用状况;(5)其他弄虚作假行为。在投标文件中造假,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的处罚:取消中标资格、罚款、取消投标资格、追求刑事责任。

1、以他人名义投标

在投标活动中,有时会出现投标人通过租借他人资格证书,资质证明等一系列材料,或者是以他人的名义来参与投标的情况。

2、业绩不实

投标人通过伪造等方式来满足投标业绩要求;投标人拿诸如框架协议、合同意向书等一些预约合同顶替真实业绩证明。

3、财务报表造假

为评估投标人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以确定投标人的履约能力,部分招标方会在招标文件里提出需要投标人提供经过本单位专业财务人员审核确认过的财务报表或经专业审计事务部门审计过的年度财务报表作为依据。

但是由于现在评标委员会成员以技术类评委为主,一般没哟鱼配备经济类评委,如果招标人及评审人员对这块不够重视,就会有投标人为了让公司财务更好看而在提交的财务报表上作假,以此来提升中标率。

4、信用造假

近几年国内各行各业,特别是招投标行业,正在大力推广信用评分机制,出现信用违约的企业一般会受到禁止参与项目招投标的处罚,但是投标又是很多企业参与项目的必经之路,所以有部分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会在这个方面动脑筋,提供作假的信用信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也想让你的招标信息展示在这里

打开微信“扫一扫”,添加客服咨询 或 立即联系客服
  • 招投标工作流程指引

    教你中标秘诀

    查看干货工作流程指引

    更多内容请下载保标APP

    保标APP下载
    安卓版 ios版下载
    ios版 Android版下载